08001.jpg  

好terrible! 真的好terrible!!

這一陣子的桐桐變得很不穩定

最常說的話就是 "不要!"

不要這  不要那 

經過樹下可以說"不要這個花"

經過麥當勞可以說"不要這個麥當勞"

然後就是一陣鬼哭神嚎

這一度讓我們很挫折

懷疑小孩被養壞了...

不得不上網找答案 (其實我很討厭看親子討論區啊~ 畢竟無知也是一種幸福~)

(以前的人養小孩不上網也沒有親子書,甚麼都不知道好像比較容易啊~)

 

結果喔喔喔喔喔!

原來這就是兩歲叛逆期的症頭

這可是她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啊! (( 以後是還要有幾個!!))

還好不是被寵壞了~ (其實我只想確定這一點...)

但不巧我人生中最沒有的就是耐心和嘴甜

常常她發飆我也發飆,兩個人吹鬍子瞪眼睛的

(專家說這是錯誤示範喔~ )

最後是爸爸來解圍

所以目前她跟爸爸比較好

啊如果去問我外婆

她一定說我小時候不會這樣的啦~

 

佳句:

**孩子動輒以「不要」回應父母,或是稍有不順即大哭大鬧,的確讓父母傷透腦筋! (就是這樣!!就是這樣!!)

**要父母用耐心和智慧,陪他走過人生第一次的叛逆期!  (沒有了~ 耐心這個東西大概在前天就用完了... 而且我最近有點惱殘..)

**面對吵鬧不休的孩子,父母此時可能也會情緒失控。在家育兒的母親與托兒所教師最大的不同是,較無支援系統,當你感覺自己很火大想揍小孩時,身邊可能並無其他人可以接手照顧,這個時候,你需要冷靜。 (還好她去上學了! 而我需要去新光三越冷靜一下~ )

 

 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參 考 資 料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[轉貼] 麻煩的兩歲兒,用耐心和智慧面對

孩子動輒以「不要」回應父母,或是稍有不順即大哭大鬧,的確讓父母傷透腦筋!
但麻煩的兩歲兒也不是完全的不可理喻,只是需要父母用耐心和智慧,陪他走過人生第一次的叛逆期! 

大家以為青少年是人生的叛逆期,其實,兩歲階段才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是!
爸媽會覺得,小不點大的孩子怎麼跟之前聽話的樣子截然不同,無論對他說什麼,彷彿都只能得到一句「不要!」什麼都要自己來,可是做不好又會生氣。

充滿自信‧想要挑戰

對於一個會自己走路、會講話的小小孩來說,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會,而有「自己很棒」的想法!
因此,面對大人,他出現了「挑戰」的心理!

父母想為他做什麼時,他會說「我自己」,意思是「我自己就可以了,不用你幫忙」,可是當自己做不到時,又感到很生氣;父母希望他做什麼時,他會說「不要」,擺在眼前的點心明明就是他喜歡吃的,他也一句「不要」。

最讓父母頭痛的大概是,只要一不順心,就哭鬧不休,甚至有的孩子,在眾目睽睽之下,就突然表演「多爾袞」大戲,躺在地上耍賴大哭;或是乾脆特技表演「撞牆」,種種怪異的行徑,都有可能出現,不只讓父母覺得尷尬,也想問「孩子到底怎麼了?」

這就是大家口中的「麻煩的兩歲兒(trouble two)」,一旦固執起來,就沒完沒了,不只考驗父母的耐心,更考驗著父母的智慧,雖然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必經過程,可是又不能完全順由其意。
第一反抗期

到了2歲,他可以自己用小手吃食物,走路已經穩穩噹噹,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。隨著動作和語言能力的發展,孩子的活動空間得以拓展,導致自我意識與自主能力的增強,對於大人的要求與命令,“我不要”、“偏不”就成了他們的常用語。

此時,孩子喜歡在活動中學習如何把握某件事的進程。故意把杯中的水到處亂灑,是因為孩子覺得灑水很好玩,而且這種好玩的動作完全可以由自己來操作與控制。至於將水灑到地上、床上的後果,孩子不會考慮那麼多。 

另外,大人的過度反應強化了孩子的灑水行為。只要孩子有這樣的行為,成人大多會表現為慌亂與限制。如果父母的反應方式在孩子看來新奇有趣,他就會重複去做。所以,面臨這樣的處境,家長應保持淡然與沈默,並讓孩子幫助一起收拾“殘局”,是遠勝於指責的做法。 

了解並且尊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,通過日常生活與玩耍中對自立與自主能力的培養,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。父母既要允許他的“出格”行為,又要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幫助。

首先,這種“反抗期”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,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必然階段。隨著幼兒活動能力的增強,知識的不斷豐富,孩子心理變化急劇,特別是孩子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而成人往往還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,要求孩子,因而引起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。而且,從另一個方面看,如果孩子的個性得不到發展,反倒會影響他今後的成長。所以說經歷“反抗期”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然階段。 
 
那麼,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特殊階段呢? 
 
1、對給些關心和溫柔,少些訓斥與強硬。在這段時期裡,父母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。應該看到,孩子的“反抗”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。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,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、能力的發展。 
 
2、幫助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個性的自我發展。父母要助孩子發展一臂之力,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既不能一味地滿足,也不能過多地限制。一味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執拗;過多地限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,從而變得順從和依賴,缺乏自立能力。 
 
3、讓孩子自己成長起來,要把他當成大人。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“反抗期”特點以後,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勢利導,從旁協助,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。比如:孩子喜歡獨立行走,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,可以在旁注意保護;孩子要自己吃飯、穿衣,就可以讓他自己動手,而你在旁加以指導,以此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,幫助孩子順利渡過“反抗期”。


雖然,在行為能力上兩歲孩子已經獨立許多了,但是,面對逐漸進入「反抗的兩歲」,很多父母都是忙於應付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發飆問題,或是不能適應乖乖兒一改常態的變成不聽話的小壞蛋,自己的情緒也大受影響。
運用一些符合這年齡孩子的發展特性的相處技巧,以及用「隱惡揚善」原則,來作為幼兒行為矯正的基本概念,相信就能幫助您與您的兩歲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段困難的時期。

1.訂定規矩
  兩歲孩子喜歡有固定的形式規則,您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喜歡成規的傾向,將一天中叫難處理的幾件事定下明確的規則,使他能順利的進行那些事。例如:一套固定執行的「就寢前儀式」,就可以解決叫孩子去睡覺的難題。

  因此,訂立一套實際可行的規矩(避免過度善意和過多細節),並且能夠天天遵循不苟,才是明智之舉。

2.接納他對「一致性」的需求
  兩歲孩子很喜歡「一樣」和「重複」,因此,盡量讓他的玩具和其他東西放在他擺的地方;家裏的各種家具也放在他習以為常的地方。一天當中的每一項活動他都喜歡,都要按著既定、預料得到的次序進行,因為他喜歡知道事情的結果,所以,請接納孩子對一致性的需要。

3.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
  盡量不要和固執的兩歲半孩子正面接觸。尤其在孩子不願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時,你得極力避免硬碰硬的衝突。最好是能夠轉移他的注意力。
舉例來說,假如他不喜歡換衣服,你不需要和他爭論不休,只要把他放在一個相當高度的地方,一邊動作迅速幫他換穿衣服,一邊和他談一些待會兒要做的事。

4.接受他尋求安全感的慰藉物
  請接受孩子對慰藉物(如:喜歡的玩具、毛毯)的依賴,尤其是在旅行、搬家 在陌生環境中,慰藉物就發揮效用。因此,這些具安全感來源的慰藉物,對兩歲兒具有很大的意義,就連在日常生活中,他們也會偶而出現強烈的需求,藉此獲得安全感受。

5.避免給他討價還價的機會
  避免使用「以後」這個的字眼,也盡量避免給孩子有和你討價還價的機會。否則就會捲進一場又冗長又沒結果的拉鋸戰,不如這樣說:「好啊,我們先做好──,再做──。」這可能會讓孩子忘掉他原來的要求。

6.改變話題或離開現場
  要打破他的牛角尖,最好的方法是轉移焦點到完全不同的地方。你可以離開現場,或是帶著他離開;也可以用一些新鮮的東西或新出的點子。

舉例來說,孩子心情不好,任何事都逗不了他開心;一個簡單的建議是:改變話題,轉移他的注意力。比如你問他:「咦,你的鞋呢?」這個方法通常效果甚佳。

7.讓生活處處充滿音樂感
  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安閒舒適的氣氛。音樂有撫慰的力量,幾乎任何型態的音樂都能渲染出一片安閒舒適;媽媽的歌聲也有用。當孩子呈現低潮,錄音帶正好可以派上用場,尤其是兒歌錄音帶。有些孩子(特別是男孩)喜歡自己有一架錄音機,他們會把自己的錄音帶放上好一段時間。

8.把重要的東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
  兩歲孩子非常缺乏抑制力。把最貴重、最容易破的東西放在他搆不到的地方,也可以用門或其他的障礙擋住,或是把門鎖上,不讓他去那裏。等待孩子稍微大一點,抑制力比較強時,「口頭教導」及「講道理」才會容易得多,也較為有效。

9.不理會他的大哭大鬧
  兩歲孩子大哭大鬧、聲淚交加時,最好的方法是不去理會他,能容忍多久就容忍多久。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及早明白,大發脾氣並不能使他得到什麼,父母甚至連理都不想理他。
不過,上上之策當然還是防範未然。父母需要預知在什麼時候,在那些狀況,孩子最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。

10.運用有效的口頭指令,引發孩子參與的動機。
  要求孩子時, 避免出現不留餘地的指令方式,你可以試著運用這些好技巧

☉說:「我們來做──」這樣的句子。

☉「這樣做,怎麼樣?」也是一句引發孩子想要參與的問話。

☉「收拾好,我們就出去玩。」加強的是「出去玩。」,如果「引誘」不了他,你還是得自己挑起大部分的工作。

☉「積木要回家啦?」收拾玩具的時間到了,這句話也可以使孩子願意把積木歸回原位。若孩子不願配合也沒有關係。

  如果上述口頭指令都不能奏效時,請您不必太在意,不妨開個玩笑,改變話題或是離開現場。

<資料來源:小太陽online>

[轉貼文章]
家有兩歲小孩的家長,一定會對這樣的場面感到熟悉:孩子堅持要買或要做什麼事,爸媽說不行,小娃兒就一屁股坐在地上,要不就忽然翻一個筋斗躺在地上,肆無忌憚的大哭大鬧,弄得父母既無奈又生氣。

專家指出,兩歲的小孩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反叛期。此時孩子已經有基本的語言能力,強壯的小腿可以走到小腦袋想去的任何地方。此時的小孩,對於自己擁有的能力感到高興,也喜歡藉著跟大人說「不要」感受自我的存在。面對這個很有主張、但還不懂得照規矩來的小霸王,父母該怎麼做呢?

要避免與孩子之間的這種權力衝突,大人首先要懂得安排環境。若不希望孩子在這個時候吃糖果或玩玩具,此時就不要讓他看見可能引發衝突的物品。如果,必須要帶孩子去商店買東西,不免會讓他看到最喜歡的零食、玩具,也要在事前讓孩子清楚知道父母的要求,例如,這次是去買菜,不是去買糖果等等。

如果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還是吵著要買,父母對自己的底線要「溫和但堅定」的堅持,千萬不能想省事或怕孩子哭鬧就退讓,這樣會讓孩子認為「會吵的就有糖吃」,養成以哭鬧達成目的的習慣。

孩子可能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失望哭鬧,此時父母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要求,但是陪伴孩子的情緒。給孩子表達憤怒或失望情緒的空間,而不要怒斥孩子「不准哭」,總是不准許孩子表達心中的情緒,將造成孩子情緒壓抑的人格,恐怕影響他的一生,這應該也不是為人父母所樂見的。

面對吵鬧不休的孩子,父母此時可能也會情緒失控。在家育兒的母親與托兒所教師最大的不同是,較無支援系統,當你感覺自己很火大想揍小孩時,身邊可能並無其他人可以接手照顧,這個時候,你需要冷靜。

只要確定哭鬧的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,父母此時可以在一旁整理情緒,而不要再出手管教小孩。情緒失控的你此時已不是站在父母的位置上,而是跟孩子的狀態認同,此時出手管教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,還不如暫時不要理小孩,等自己回到「大人」的狀態時再面對孩子。

 

要當個好父母的確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,但是身為「大人」的我們,與小小孩童最不一樣的地方,在於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做什麼。例如,要當父母,把小小生命引入這個世界,就是出於我們的選擇。因此面對無法講理又哭鬧不止的小孩,除了讓步或生氣,身為大人的我們應該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,好好將這個小霸王收服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a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